学校校园环境优雅,教育设施设备:
拥有国家双Ⅰ类标准的理、化、生实验室;
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,拥有数十个科技创新、通用技术、综合实践活动功能室;
拥有1000M校园网、每间教室配有计算机、数字投影仪、视频展示台、彩电、空调等教学设施,实现了信息技术“班班通”、“室室通”。但部分教室设施较陈旧。
学校建有400米和250米橡胶田径运动场各一个、室内篮球场4个、50米游泳池、体育馆、健身房。但游泳池、体育馆、健身房较少对学生开放。
巴县中学的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,自称全市中学。有7000平方米、能容纳2000多人的学生食堂和25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。
学校百年历史
重庆市实验中学(重庆市巴县中学)凝聚着厚重的巴渝文化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骄人的办学业绩,是重庆市早的市立中学之一,是重庆府(市)闻名遐迩的历史名校。志士仁人曾纪瑞、周莲舫、朱必谦、文伯鲁、沈懋德、张筱门、肖华清、赖向农、龚鵷、童庸生、漆南薰、张闻天、萧楚女、吴玉章、恽代英、邓仲夏、文幼章(加拿大)、余时亮等先后在此执教讲学;这里,还走出了胡子昂、周贡植、廖伯康、周钦岳、向宗鲁、饶钦止、彭伯通、胡甫臣、邱万兴、秦运文、丁伟杰、周复昌、吴精华、吴小平、文熙元、吴复兴、祝家麟、阎侗有、孙同川、王洪华、李量、严琦、杨维才、陈猛等一大批人士。
校园文化底蕴
重庆市实验中学(重庆市巴县中学)以“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”为教育哲学,以“人文立魂、科技树人”为办学理念,秉承“苦学力行、求是求新”的校训,弘扬“尚公、明耻、图强”的校风,发扬“尚道、精业、修身”的教风,营造“尚学、明理、力行”的学风,坚持走文化立魂、基地奠基、师资兴教、课程育人、质量靓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路径,致力于培养具有运动爱好和强健体魄,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,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素养,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习惯,能适应学习型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。
科技教育特色
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,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重庆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、首届重庆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。学校成立有创造发明协会、摄影社、济航环保社团、重庆全善中学/div>天文社、机器人工作室、计算机协会、历史学社等八十多个学生社团;在每年10月的科技活动月,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相关科技活动项目,深化在科技校本课中所学的内容;通过“大手拉小手”、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、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。教师倾心指导,学生踊跃参加,学校科技教育成就斐然: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团队“‘1+1’创新工作室”被评为2010年重庆市杰出青年群体;学校师生参加全国及市区各类大赛先后获得多项大奖,科技发明和专利成果名列全市前茅,仅2011年我校就获得了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”颁发的专利证书136项。
开放办学交流
学校是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基础教育专委会会长单位。经国务院外专局批准,学校取得了直接聘请外国专家的资格,常年聘有外籍教师住校执教。学校与英国、德国、匈牙利、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进行交流互访。美国、加拿大、芬兰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、意大利等国学者先后来校学习交流。学校是全国中学生篮球分会、田径分会副主席单位,是全国部分重点中学、实验中学联合体成员,重庆重点中学联谊会副会长单位。同时,学校还被市教委确定为新课改实验样本学校,与市内外7个学校结为帮扶对子、捆绑式发展学校、领雁工程学校等,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。
未来再谱新篇
二十一世纪来,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;学校艺术节、英语周、文学社、运动会、夏令营、科技活动月活动异彩纷呈。重庆直辖以来,学校先后荣获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”、“全国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绿化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中国走向新世纪特色学校”、“全国‘五·四红旗团委’”、“批全国中小学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”、“重庆市首批‘健康校园’、‘人文校园’示范学校”、“首届重庆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重庆市文明单位”等荣誉称号,并入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大典》(教育卷)。学校是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、“绿色学校”、“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”、“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(女篮、田径)试点校”、“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”,被教育部、公安部、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重庆市的“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”,被成都军区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,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、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首批“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”。
忆往昔,百年岁月峥嵘,耕耘硕果累累;看今朝,传承百年历史,走向重庆实验。种好改革创新“试验田”,当好科学发展“排头兵”,重庆市实验中学(重庆市巴县中学)正昂首阔步,走在质量立校、特色办校、仁德理校、依法治校、科研兴校、名师扬校的道路上,致力于师有特点、生有特长、校有特色,自信乐观地朝着“国内,国际”的中华名校迈进,谱写新的诗篇。